塑胶跑道的施工工艺和方法是一个复杂且严谨的过程,涉及多个步骤和细节。以下是详细的施工工艺和方法:
准备工作:
材料进场:确保所有材料符合质量标准,并按计划运送到施工现场。
施工工具与器械准备:包括刮耙、摊铺机、测量工具等。
基础处理:
清理地基:对运动场地进行彻底清理,去除泥土、杂物和积水,确保地基干燥、平整。
找平或垫层处理:如果地基不平,需要进行找平或垫层处理,以确保基础的稳定性和均匀性。
测量放线:
根据设计要求和标准,进行测量放线,确定跑道的具体位置和尺寸。
底层铺设:
底层一般采用沥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厚度为10-15厘米。底层铺设完成后需进行压实处理。
在底层上涂布底漆,以增强底层与中涂层的粘接度。
中涂层施工:
将调制好的聚氨酯橡胶混合物均匀涂布在底层上,形成一层厚度约为2-3mm的中涂层。
中涂层施工时需注意均匀涂布,避免出现气泡和不平整现象。
面层施工:
面层通常由
EPDM颗粒或其他彩色颗粒组成,铺设前需确保中涂层完全干燥。
使用专用刮耙将颗粒均匀摊铺在中涂层上,厚度一般为3-5mm。摊铺过程中需保持颗粒的均匀性和颜色的一致性。
面层铺设后需充分干燥,通常需要等待24-48小时。
划线标记:
在面层完全干燥后,进行跑道的划线标记,确保线条清晰、准确。
质量检验与保养维护:
施工完成后需进行质量检验,检查各层的厚度、平整度和粘接情况。
定期进行保养和维护,包括清洁、修补和防滑处理,以延长跑道的使用寿命。
总之,塑胶跑道的施工工艺和方法需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确保每一步都达到标准要求,从而打造出高质量、安全耐用的运动场地。
塑胶跑道施工中使用的聚氨酯橡胶混合物具体成分和性能特点是什么?

在塑胶跑道施工中使用的聚氨酯橡胶混合物的成分和性能特点如下:
成分
多元醇:作为聚氨酯橡胶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提供基础的聚合物结构。
异氰酸酯:通常为二元或多元异氰酸酯,与多元醇反应生成聚氨酯。
填料:根据具体应用需求,可能包括CPU、TPU、MPU等不同类型的聚氨酯材料。
性能特点
高弹性:聚氨酯橡胶具有比较高的弹性,能够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产生较大的形变,并在除去外力后恢复原状。
耐磨性:聚氨酯橡胶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能,适用于需要长期耐用的应用场景。
耐寒性和耐热性:通过调整原料组分和相对分子质量,可以调节聚氨酯橡胶的耐寒性和耐热性。
机械强度:聚氨酯橡胶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强度,能够承受较大的机械负荷。
耐老化和耐辐射性:聚氨酯橡胶具有良好的耐老化和耐辐射性能,不易因环境因素而退化。
环保性:在塑胶跑道施工中使用的聚氨酯材料通常符合环保标准,无害。
其他特性
导电性:某些类型的聚氨酯橡胶还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这在特定应用场景下非常有用。
阻燃性:聚氨酯橡胶具有一定的阻燃性能,增加了其安全性。
如何有效防止塑胶跑道施工过程中的气泡和不平整现象?
为了有效防止塑胶跑道施工过程中的气泡和不平整现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控制基层密实度:确保基础材料坚实、平整,无明显沉降和裂缝。对于密实度不够的地方,可以采用钻头打孔,灌胶(橡胶钉)的方法进行加固。
严格控制环境条件:在塑胶铺设时,注意检测环境温度和湿度,尽量保证场地干燥后施工。同时,保证胶料配比准确。
使用特殊粘接剂:面层铺设时,可用特殊粘接剂将要铺设的场地批刮一遍,增加粘合力。
严格控制塑胶配合比:施工前要做好小样,确保材料质量完好。严格塑胶配合比配料施工。
检测基础平整度:对基础表面进行测量,用3m直尺按照3m网进行测量,将平整度大于4mm/m以上的地方标在图上,以便于在塑胶跑道施工时补平,确保塑胶平整度和横向排水。
掌握铺设材料的粘度:当材料配比、油漆粘度过大、塑料跑道施工温度较低时,材料搅拌不宜过猛,固化时仍有气泡。只要在配料和拌和过程中把握好材料的粘度。
选择优质的原材料:防止塑胶跑道起泡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选择优质的原材料、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温度和湿度、加强施工管理、定期维护和保养等。
定期维护和保养:定期对塑胶跑道进行巡视,重点检查其表面是否出现磨损、气泡或开裂等问题,一旦发现需立即处理。保持跑道干燥,但避免长时间暴晒或处于潮湿环境。
EPDM颗粒在塑胶跑道面层施工中的较佳铺设方法和技巧有哪些?
EPDM颗粒在塑胶跑道面层施工中的较佳铺设方法和技巧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测划底线:首先,必须在基础上按照设定的方案测量并划好分界线,将整个场地分成条块,然后按条按块进行摊铺。
基础刷涂:基础验收合格后,为了加强基础与面层材料的粘接度,先在基础上刮一层专用胶水与稀释剂按一定比例混合的溶液,用滚刷均匀涂布,待干后开始摊铺底层的黑颗粒。
底层摊铺:用黑色橡胶颗粒和专用胶水按6.5:1重量配比,用搅拌器械在搅拌区搅拌均匀,用送料车送到预先划好界线处,用刮尺摊铺,用滚碾子压实。待底层固化后开始面层摊铺。经过二至三小时的固化,再次用滚碾子压实,不平整的地方用镘刀拍打平整,如镘刀、滚碾子粘颗粒,沾少许稀释剂起到光滑的作用。
面层摊铺:全场倒入2mm厚跑道面层材料,刮耙刮平,全场均匀撒下3-5mmEPDM防滑颗粒,24小时后清扫掉未粘牢的EPDM颗粒,之后滚涂或喷涂一层跑道专用面漆。
手工施工:将料按比例混匀后,倒入场地内摊铺,用加热(喷灯加热)或沾皂水后的拍板拍实,拍平接缝,保持整体平整。
机械摊铺:使用机械摊铺密实度好,平整度高。一般在高于7mm的情况下可以用机械摊铺。
现场清洁和维护:施工完成后,现场清洁维护、相关建筑材料和工具将从现场拆除,只有在至少48小时后,人们才能被允许行走。在此期间应避免其他工程施工、搬运、安装等施工。
塑胶跑道的质量检验标准包括哪些具体项目?
塑胶跑道的质量检验标准包括以下具体项目:
厚度:通过测量塑胶跑道表层到底层的垂直距离,确保跑道的均匀性和设计标准。
平整度:塑胶跑道的平整度对运动员的跑步和比赛有着重要影响,需要进行测量以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坡度:确保塑胶跑道的坡度符合设计要求,以保障运动员的安全和比赛的公平性。
弹性:评估
塑胶跑道材料在受到冲击时的反弹能力,以确保运动员在运动时的安全。
耐磨性:测试塑胶跑道材料在长时间使用后的磨损情况,以确保其耐用性。
抗滑性:评估塑胶跑道表面的摩擦系数,以确保运动员在运动时不会因滑倒而受伤。
色泽:检查塑胶跑道的色泽均匀度,确保其美观且不出现色差。
环保性:检测塑胶跑道材料中的有害物质含量,如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甲醛、苯等,以确保其符合环保标准。
塑胶跑道保养和维护的较佳实践和推荐方案有哪些?
塑胶跑道作为田径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学校、社区和专业体育场馆。为了保证跑道的使用寿命和运动性能,合理的保养和维护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较佳实践和推荐方案:
定期清洁:
每天使用扫帚或尘推清理跑道上的灰尘和杂物。
使用软刷子或拖把将跑道上的灰尘、泥浆和其他杂质清除干净。
定期使用肥皂水或专用的跑道清洁剂擦拭表面,以去除污渍和尘土。
避免划伤和磨损:
避免硬物接触跑道表面,防止划伤和磨损。
对于塑胶跑道来说,定期的磨损修复是必不可少的。
防止阳光曝晒和雨水渗透:
防止阳光直接曝晒跑道,避免因紫外线老化导致的损坏。
防止雨水渗透跑道,特别是在雨季要特别注意排水系统的维护。
修补细小损坏:
及时修补跑道上的细小损坏,如裂缝、脱胶等,以防止进一步的损伤。
减少化学药品使用:
尽量减少化学药品的使用,特别是对跑道材料有腐蚀性的化学品。
加强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跑道的平整度和结构完整性,确保其符合使用标准。
规范使用行为:
制定并执行规范的使用行为,避免重物压重或不当使用跑道。
定期更新:
根据实际情况,定期更换跑道材料或进行翻新,以保持跑道的较佳状态。